找到相关内容216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三谛三观的来源与发展

    ,说这不是印度传来的经典,而是西历第五世纪时,在中国所成立的。由于怀疑经典的确实性,对于三谛、三观的思想,也就认为是由我国南北朝中期无名的经典作者所唱出,不可求于印度的圣教。但这种看法,我们不能同情...的三种中道。既以中道为二谛体,试问是以那一种的中道为二谛体呢?在三论家的正义看来,开善主以中道为二谛体,虽有从二谛踏上建立三谛的趋势,但他所说的三种中道,证于圣教,“无所无当故,但有语言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4154818.html
  • 大乘佛经的续出与瑜伽行派的确立

    真谛译介的《如实论》作一比较可知:后音把前述之四种知见除去“喻知”,称之为“识”或“”,即现量、比量和圣教。这里的“”可训为“见”,也是讲认识来源的,但更侧重用来作为“决是非”的手段,即获得真理并检验真理的方法。“三”中的“圣教”,相当于“随经书知”,也可以扩大为世间普遍承认的公理,其真理性如何,最后仍要受现比二的验证,所以在真谛的泽籍中没有多少论述,相反,现比二就成了他讨论的核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34255692.html
  • 萨迦派尼僧研究

    、“七要点”,和“防护障碍”等。  (一)“四正”就是:“圣教”、“传记”、“师诀”和“觉受”。“圣教”,即如来实语之经教;“传记”,即诸论师根据经教结合实际经验之记载,称为论藏;“师诀...显密两乘。显教的内容大体分五大类,即俱舍论、中观诸论、慈氏诸论、律论、论等;密乘的内容总摄为“不出寺围十三金法”,“十三金法”的内容各说不一,依该派说即为《三类可行法》、《三类大红法》、《三类小红法...

    德吉卓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92659669.html
  • 圣凯法师:论印顺法师的净土思想

    ,而更著重印度佛教(并不是说印度来的样样好)[3],所以他的净土思想,“多是依据印度的经论,并不以中国的祖师的遗训为圣教,照着经论的意趣说,不敢抹煞,也不敢强调。所以与一分净土行者,略有...时、因地的适应,而中国的净土宗祖师对净土的弘正是适应是中国时、地的发展,也符合“佛在人间”的哲理,而印顺法师“并不以中国祖师的遗训为圣教”,这正如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5270884.html
  • 简论梁漱溟对唯识宗的理解和改造

    诸宗中的大部分的宗派肯定一种超越的认识,即圣言,或圣教。这个圣教出自圣典知识。虽然大乘瑜伽行派吸收了印度诸宗的说,但是,它不认同这种圣:在世间,人们只有两个,现量与比量,  如陈那说:“三...的方法“其间有比、无现,便是满遍非,即所谓臆谈。”[9]  梁漱溟更重视柏格森(Henri Bergson)哲学,因为与其他的经验主义者不同,他在感觉的基础上要成立直觉,使人们能把握一种形而上学的...

    梅谦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61973473.html
  • 略论《瑜伽师地论·真实义品》

    真实品叙》中释至教为:  “至教亦名正教,或名圣教,亦名圣言,然名声,观可信声而比义故。”[9]  什么是“道理极成真实”?《真实义品》云:  “云何道理极成真实?谓诸智者,有道理义。...基本上是正确的,但是由于吕澂先生对“世间极成真实”的理解有问题,又牵涉到常识认知与现量认知的区分问题。因此,理解佛教经论的关键不能用常识去理解,否则就会岀错。一个对佛教的圣教都不信的人要想理解佛经是...

    香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3573526.html
  • 转识成智,一切从心开始

    心识有非,有时比量比错了就是非,不是完全是现量。我们讲看很容易理解,讲思维就不简单了。如何完全达到现量?这就是由凡夫的心识如何转化成为圣者的智慧。后人还加上圣教、譬喻。现量直接看不到,就要靠圣者、佛菩萨、祖师教导我们。圣者是过来人,我们相信他讲的话,这称为圣教。但是在说法的过程,直接讲你不易明白,圣者就会用善巧方便的种种譬喻,譬喻也是种。以上合称五。总之,的目的,就是想建立由凡夫过渡...

    素闻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0778539.html
  • 因明论

    分为现量(知觉)和比量(推理)。在以往的因明学家所说的现量、比量、声(又称圣教)、譬喻、义准、无体量等“六类”中,只有现量和比量才有意义,声等四类不能独立,只可隶属于... 足目在这部著作中建立了因明学的纲要——十六句义(又称十六谛),即十六种认识及推理论证的方式:(一)。指对事物的认识,有现量(知觉)、比量(推理)、声(类比)、譬喻(证言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00338008.html
  • 概述汉藏因明

    只有异品无才能成就因证成宗的作用。其次,此论将现、比二视为立破应具的必要条件。在正理派说有现量、比量、圣教、譬喻四种,无著、世亲的古因明唯取前三无譬喻,而到陈那的新因明只有现、比二,何以故...一名旷古绝今的因明大师。据载当时大师在印度已盛名远播,受到了戒日王的特别礼遇,专为其开无遮大会,与来自五印度的沙门、婆罗门等数万人进行辩论,大师立《真唯识》示众,竟在十八天内无一人敢于诘难。从此大师...

    圣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05138069.html
  • 《正理经》导读(代序)

    鸟鸣,推知树上有鸟。  譬喻。通过类比认识事。如某人从未见过野牛,用家牛作比喻,当他见到与家牛类似的动物时,即判断为野牛。  圣言。又称声圣教、证言。即通过可信赖人的言教所得到的认识。此中...就必须消除无明。《正理经》的这种观点与佛教十二缘起基本一致。  《正理经》的基本内容是十六句义,或称十六谛。现将十六谛简述如下:  一、。即获得知识的方法、手段。正理派主张有四种。  现量。即眼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55938371.html